電話騙案損失上升6倍達3446萬元 手法新變種「混合模式」 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5/08 18:28

最後更新: 2019/05/09 00:17

分享:

分享:

警方指今年電話騙案個案及損失有上升趨勢(黃傑偉攝)

警方總結今年首季電話騙案時指,今年首季電話騙數字有上升趨勢,達127宗,較去年90宗,上升四成一,而今年損失金額達3,446萬元,較去年升幅達6倍。 受害人有年輕化趨勢。

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譚威信稱,最常見電話騙案為「假冒官員」、「猜猜我是誰」及「訛稱綁架」,但警方今年發現有2宗新的轉變混合模式,以假冒官員加綁架;騙徒首先以語音電話接觸事主,指他觸及刑事罪行,要求受害人提供家人姓名、電話等資料,再要求事主將聯絡關閉,包括電話及社交平台,甚至要其躲起,然後再向事主家人訛稱事主被綁架,要求繳交贖金。

譚威信又說,根據今年電話騙案模式,依次比例最多為「猜猜我是誰」有81宗,佔65%,損失金額384萬元,其次是「假冒官員」有45宗,佔35.4%,損失達3,055萬元,至於「訛稱綁架」騙案有1宗,佔0.8%,損失6萬元。

譚威信指,警方今年接獲騙案查詢數字有6,203宗,當中786宗是電話騙案;而接獲舉報有388宗,損失約14.23億元,警方成功截獲116宗,約100萬元,因騙徒以不同方法阻截銀行發出提醒事主短訊,使受害人金錢被攞走後,仍懵然不知。

譚威信表示,根據今年首季損失最大一宗個案,為內地來港19歲女交流生,她接獲假冒官員騙案,指其郵包內物品觸及刑事,要求她交保證金,到內地開設新戶口,存入352萬元後,將個人密碼和資料傳給騙徒,其後發現金錢被轉走。

譚威信稱,警方已加強教育及宣傳提醒市民,但有市民仍被騙徒有機可乘。據悉,上述內地女交流生被騙後,她曾表示未聽過有類似行騙手法。

警方亦分析今年騙徒行騙時相關信息,如電騙受害人以61歲或以上為主,當中佔七成以上是家庭主婦或退休人士;另外,有約兩成以上是30歲以下人士,當中逾九成是被「假冒官員」手法行騙,年輕人較常接觸新事物,如網上或其他事物,不知自己是否觸犯法律,當騙徒編造稠密故事,指出事主犯法,較年輕事主會不知所措,因而跌入陷阱。

警方現已與國內公安和國際刑警加強交流溝通,以進一步打擊詐騙集團,但騙案經常轉變手法,並遙距進行,使破案難度增加。

如近日在澳門發現有詐騙集團以路由器插入內地電話卡,使接獲電話人士難以確定對方位置和身份。譚威信稱,警方提醒市民要留意電話來電及陌生人電話。

警方重申,如有疑問可致電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的熱綫電話,防騙易:「18222」查詢。